全國最多中醫師線上諮詢網站-台灣中醫網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562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中國軟體人要學習、要思考,更要交流

 
superlevin
高階會員


發表:181
回覆:313
積分:180
註冊:2003-01-12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06 08:51:22 IP:211.76.xxx.xxx 未訂閱
(2003.11.25) 來自:CSDN ----訪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左春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這是大文豪肖伯納對思想交流的一個辯證思考,這同時也是筆者在採訪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左春時,頭腦中一再浮現的一句話。 正如左總所說“中國軟體發展人員、技術專家和軟體企業在學習國外先進軟體技術和思想,並對方法學進行深入思考的同時,要結合中國軟體人和我們企業自身的特點,注重交流、合作與聯合,減少重複的工作,規避一些可能遇到的技術陷阱,對新技術進行利弊分析,總結出適合我們自己的軟體發展思路。”就這個論點,左總分別從軟構件層面和技術層面為我們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整個軟體行業的軟構件是我們軟體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其中包括軟體企業中的程式師或者說軟體工程師,軟體企業中的技術骨幹或者說技術專家,以及承載這些技術力量的載體 — 軟體企業和企業中的人文環境。通過對軟體行業的軟構件之間的整合與協調並形成合力,對於提高軟體企業的產出和產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種整合和協調就需要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通暢地溝通交流。 首先,對於剛剛跨入軟體行業的軟體發展人員或是即將成為軟體發展人員的學生而言,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往往與企業的實際應用存在一些差距,這種差距還正在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這一群體往往不瞭解企業的實際應用需求,不瞭解個人在行業的發展方向等,他們特別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專家給他們指點迷津、傳道授業。 其次,對於多年奮戰在一線的程式師來說,工作經歷已經比較豐富,開發思路和方法都比較穩定了,但是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部門的程式師在開發應用時往往存在一些重複性工作。同時對於技術人員這個群體來說,總體上說他們比較內向,習慣自己鑽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太願意相互之間交流。這種交流的缺乏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個企業內和企業之間的資訊交流舞臺,阻礙了技術個體和群體之間順暢的交流與合作。 再次,對於我們的軟體企業來說,行業內相互交流也顯得特別重要,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規劃企業的發展方向,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力,促進軟體業的軟課題思想的形成。 從技術層面來看,近些年,新的軟體技術層出不窮,其中不乏革命性的創新技術,但同樣也不排除有炒作與泡沫的成份在裏面。因此一雙能夠辨別真偽的“火眼金睛”對中國軟體人來講是必不可少的,練就它的途徑是實踐-交流(學習)-再實踐。中國軟體企業中的軟體人必須在三個領域認真學習和深入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把握技術發展的動向。這三個方面分別是:軟體設計方法與設計方法學、軟體工程管理學、軟體工具和平臺技術。 軟體設計方法經歷了結構化編程和面向物件編程,近幾年又在面向物件基礎上形成了面向方面、面向模式和面向特徵驅動編程和設計思想。這些設計方法都是從大量軟體設計實踐中總結出來,並且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它形成了我們技術交流的有效工具,是非常值得中國軟體人學習的。但是,目前中國現狀是:大多數的軟體設計還停留在源代碼的層次上,對實際應用軟體發展中應用的面向模式和領域建模的技術交流涉及太少。中國軟體應用由於起步晚,使用了大量的最新開發技術和工具,具有很強的技術後發優勢,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後發優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沒有前瞻性的眼光,所謂的後發優勢也只是暫時的,當新技術取代老技術時,這個優勢也就隨之不復存在了。左總在解釋這個問題時舉例指出,中國的許多應用軟體都採用了目前比較流行的B/S結構,但是我們卻忽視了B/S結構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由於兼顧HTML頁面技術,使得編程的方法並不簡捷,應用的穩定性也並不高,資料的虛擬存儲支援也不完善,很顯然它是一種高速發展的技術。國外很多大的軟體企業都在改進這樣的技術,所謂智慧用戶端(Smart Client)的新技術正伺機發展。試想,假如有朝一日B/S結構被淘汰了,我們還能留下什麼?因此,我們強調的是獨立于開發環境和工具的設計方法和方法學。我們自身的價值在這一層面是可以移植的。而目前這類問題我們關注了多少?交流了多少? 為了把握好軟體設計方法的發展趨勢,中國軟體企業中的軟體人除了要學習最先進的設計工具外,還要掌握創造設計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設計方法學。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謂鳳毛麟角,更加談不上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了,因此中國軟體人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很多,更需要經常性地交流與合作。 在談到軟體工程管理學的時候,左總用建造大樓來比喻軟體產品的生產,工程管理學的理想境界就是要讓軟體生產像大樓的建造一樣,只要設計出了一張圖紙,工程施工人員就可以按照規範的流程將圖紙完美的變成一座大樓。但是,中國的軟體業目前缺少的就是這樣一套規範的可操作的管理流程。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過程管理規範很多,中國的軟體企業應加強引進和消化,最重要的是解決過程管理的方法和可操作性。大家知道管理是有成本的,競爭是要高效的,這種高效和成本本身是一對矛盾。如何解決這對矛盾我們需要廣泛的交流。 最後,軟體工具平臺技術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領域,它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集成化的開發工具、中間件等,也包括面向行業或領域的通用業務平臺。軟體行業很多的高技術思想都主要來自這幾個方面,它是軟體產業鏈條上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內軟體企業的薄弱環節。顯然,有效的技術交流機制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在國內,我們也有很大一批資深的技術專家,他們有著豐富的經歷,但卻沒有合適的渠道講授給我們廣大的程式師。而在國外經常有一些純粹技術性質的大會,技術專家們可以在這樣的舞臺上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交流技術心得,把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觀點闡述出來,這對於其他程式師或技術專家來說可能會很有幫助,從而提高整個軟體行業的總體水平,減少重複性工作。這是我們國內特別缺乏的,國內雖然有一些技術性大會,卻又往往是基於廠商特定的技術,這樣就可能存在一個厚此薄彼的技術性壁壘,不便於技術的交流與發展。 鑒於中國軟體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們要深入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思考,廣泛交流。為此,左總強調,關注和參與“首屆中國軟體技術大會”(www.softcon.cn)是我們每個中國軟體人的責任。大會為中國的軟體工程師、技術專家和軟體企業提供一個技術交流、資源分享的平臺,為技術專家提供了一個展現各自豐富經驗、激發思想碰撞的舞臺,為軟體從業人員提供了學習資深專家和前輩的思路和方法,避開前進道路上的陷阱和誤導,大會還將為軟體企業走向學習型企業共同進步提供強大的後盾。 “首屆中國軟體技術大會”也是一個思想交流的開放平臺,所有關心和從事軟體發展領域的開發人員、技術專家和即將進入這個領域的人員都可以把行業內的新動向,新技術,新特點一起來分享,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引領中國軟體人對軟體產業和技術的更多思辯,促進中國軟體人的相互交流,也促進軟體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為打造民族軟體航母奠定雄厚的基礎! 程式不是寫來玩的 而是要創造價值
------
林壽山
網站: http://superlevin.ifengyuan.tw
mail: superlevin@gmail.com
mustapha.wang
資深會員


發表:89
回覆:409
積分:274
註冊:2002-03-13

發送簡訊給我
#2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19 13:36:24 IP:218.1.xxx.xxx 未訂閱
字太多,加上繁体的笔画多,我看起来眼花,转成简体看看会不会好点。 (不是说繁体的坏话哦,别来和我争论。大陆也用繁体的,且毛笔书法时,繁体更美。) (2003.11.25) 来自:CSDN ----访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这是大文豪肖伯纳对思想交流的一个辩证思考,这同时也是笔者在采访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时,头脑中一再浮现的一句话。     正如左总所说“中国软体发展人员、技术专家和软体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软体技术和思想,并对方法学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要结合中国软体人和我们企业自身的特点,注重交流、合作与联合,减少重复的工作,规避一些可能遇到的技术陷阱,对新技术进行利弊分析,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软体发展思路。”就这个论点,左总分别从软构件层面和技术层面为我们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整个软体行业的软构件是我们软体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中包括软体企业中的程式师或者说软体工程师,软体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说技术专家,以及承载这些技术力量的载体 ─ 软体企业和企业中的人文环境。通过对软体行业的软构件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并形成合力,对於提高软体企业的产出和产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整合和协调就需要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通畅地沟通交流。     首先,对於刚刚跨入软体行业的软体发展人员或是即将成为软体发展人员的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些差距,这种差距还正在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一群体往往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不了解个人在行业的发展方向等,他们特别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给他们指点迷津、传道授业。     其次,对於多年奋战在一线的程式师来说,工作经历已经比较丰富,开发思路和方法都比较稳定了,但是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部门的程式师在开发应用时往往存在一些重复性工作。同时对於技术人员这个群体来说,总体上说他们比较内向,习惯自己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太愿意相互之间交流。这种交流的缺乏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资讯交流舞台,阻碍了技术个体和群体之间顺畅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对於我们的软体企业来说,行业内相互交流也显得特别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促进软体业的软课题思想的形成。     从技术层面来看,近些年,新的软体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但同样也不排除有炒作与泡沫的成份在  面。因此一双能够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对中国软体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练就它的途径是实践-交流(学习)-再实践。中国软体企业中的软体人必须在三个领域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把握技术发展的动向。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软体设计方法与设计方法学、软体工程管理学、软体工具和平台技术。     软体设计方法经历了结构化编程和面向物件编程,近几年又在面向物件基础上形成了面向方面、面向模式和面向特徵驱动编程和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方法都是从大量软体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且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它形成了我们技术交流的有效工具,是非常值得中国软体人学习的。但是,目前中国现状是:大多数的软体设计还停留在源代码的层次上,对实际应用软体发展中应用的面向模式和领域建模的技术交流涉及太少。中国软体应用由於起步晚,使用了大量的最新开发技术和工具,具有很强的技术後发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後发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所谓的後发优势也只是暂时的,当新技术取代老技术时,这个优势也就随之不复存在了。左总在解释这个问题时举例指出,中国的许多应用软体都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B/S结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B/S结构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於兼顾HTML页面技术,使得编程的方法并不简捷,应用的稳定性也并不高,资料的虚拟存储支援也不完善,很显然它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国外很多大的软体企业都在改进这样的技术,所谓智慧用户端(Smart Client)的新技术正伺机发展。试想,假如有朝一日B/S结构被淘汰了,我们还能留下什麽?因此,我们强调的是独立于开发环境和工具的设计方法和方法学。我们自身的价值在这一层面是可以移植的。而目前这类问题我们关注了多少?交流了多少?     为了把握好软体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中国软体企业中的软体人除了要学习最先进的设计工具外,还要掌握创造设计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设计方法学。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加谈不上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了,因此中国软体人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很多,更需要经常性地交流与合作。     在谈到软体工程管理学的时候,左总用建造大楼来比喻软体产品的生产,工程管理学的理想境界就是要让软体生产像大楼的建造一样,只要设计出了一张图纸,工程施工人员就可以按照规范的流程将图纸完美的变成一座大楼。但是,中国的软体业目前缺少的就是这样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管理流程。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过程管理规范很多,中国的软体企业应加强引进和消化,最重要的是解决过程管理的方法和可操作性。大家知道管理是有成本的,竞争是要高效的,这种高效和成本本身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我们需要广泛的交流。     最後,软体工具平台技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领域,它包括作业系统、资料库、集成化的开发工具、中间件等,也包括面向行业或领域的通用业务平台。软体行业很多的高技术思想都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它是软体产业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内软体企业的薄弱环节。显然,有效的技术交流机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国内,我们也有很大一批资深的技术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历,但却没有合适的渠道讲授给我们广大的程式师。而在国外经常有一些纯粹技术性质的大会,技术专家们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交流技术心得,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阐述出来,这对於其他程式师或技术专家来说可能会很有帮助,从而提高整个软体行业的总体水平,减少重复性工作。这是我们国内特别缺乏的,国内虽然有一些技术性大会,却又往往是基於厂商特定的技术,这样就可能存在一个厚此薄彼的技术性壁垒,不便於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鉴於中国软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为此,左总强调,关注和叁与“首届中国软体技术大会”(www.softcon.cn)是我们每个中国软体人的责任。大会为中国的软体工程师、技术专家和软体企业提供一个技术交流、资源分享的平台,为技术专家提供了一个展现各自丰富经验、激发思想碰撞的舞台,为软体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资深专家和前辈的思路和方法,避开前进道路上的陷阱和误导,大会还将为软体企业走向学习型企业共同进步提供强大的後盾。     “首届中国软体技术大会”也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开放平台,所有关心和从事软体发展领域的开发人员、技术专家和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员都可以把行业内的新动向,新技术,新特点一起来分享,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引领中国软体人对软体产业和技术的更多思辩,促进中国软体人的相互交流,也促进软体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打造民族软体航母奠定雄厚的基础!    程式不是写来玩的  而是要创造价值     久病成良医--多试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兼听
------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mustapha.wang
資深會員


發表:89
回覆:409
積分:274
註冊:2002-03-13

發送簡訊給我
#3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19 13:43:11 IP:218.1.xxx.xxx 未訂閱
好像差不多,确实是字太多,且分段少。 不过,打印出来可能回省两滴墨水。 < src="http://delphi.ktop.com.tw/loadfile.php?TOPICID=10543105&CC=235795"> 久病成良医--多试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兼听
------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cashxin2002
版主


發表:231
回覆:2555
積分:1937
註冊:2003-03-28

發送簡訊給我
#4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19 15:16:20 IP:63.84.xxx.xxx 未訂閱
哇﹗ 中文繁體﹐中文簡體﹐這樣的話﹐小弟也獻上英文版的﹕ ﹒﹒﹒ ﹒﹒﹒ ﹒﹒﹒ ﹒﹒﹒ ﹒﹒﹒ ﹒﹒﹒ ﹒﹒﹒ ﹒﹒﹒ ﹒﹒﹒ William兄﹐勞煩了﹗ (這兩天冷空氣來了﹐剛治好的小腿似乎有些怪怪的﹐希望不會被大家><>===================== 努力,相信會獲得美麗! 忻晟
------
忻晟
海星
高階會員


發表:41
回覆:217
積分:106
註冊:2003-01-09

發送簡訊給我
#5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19 15:26:59 IP:61.218.xxx.xxx 未訂閱
引言: 哇﹗ 中文繁體﹐中文簡體﹐這樣的話﹐小弟也獻上英文版的﹕ William兄﹐勞煩了﹗ (這兩天冷空氣來了﹐剛治好的小腿似乎有些怪怪的﹐希望不會被大家>< face="Verdana, Arial, Helvetica"> 好吧..我決定把這篇文章翻成 C/C 語言版
Rain
資深會員


發表:31
回覆:236
積分:268
註冊:2003-02-17

發送簡訊給我
#6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19 16:14:17 IP:220.160.xxx.xxx 未訂閱
這邊顯示出來的簡體字不規範,有些字高有些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PS、mustapha.wang兄在哪邊呢?
zbwsh
一般會員


發表:3
回覆:3
積分:2
註冊:2002-09-14

發送簡訊給我
#7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0 09:54:47 IP:202.102.xxx.xxx 未訂閱
to Rain : 在我的机器上简体、繁体都没排版问题! 是否是IE,或系统的字体问题? 我的系统是WIN2000中文简体SERVER版 IE是IE6.0.2880(自己安装的)
Rain
資深會員


發表:31
回覆:236
積分:268
註冊:2003-02-17

發送簡訊給我
#8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0 19:04:42 IP:220.160.xxx.xxx 未訂閱
引言: to Rain : 在我的机器上简体、繁体都没排版问题! 是否是IE,或系统的字体问题? 我的系统是WIN2000中文简体SERVER版 IE是IE6.0.2880(自己安装的)
你們那邊都好好的嗎、我這邊只有繁體字可以正常顯示、老早以前就這樣、、簡體的一部分字會不規格、看上去很亂。系統Win2000 P,IE6.0、改了IE字體為新宋體、還是一樣、系統字體也是默認的、不知道是不是我這邊自己的原因、我的IE出一些問題倒是很經常的、、
mustapha.wang
資深會員


發表:89
回覆:409
積分:274
註冊:2002-03-13

發送簡訊給我
#9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3 09:59:59 IP:218.1.xxx.xxx 未訂閱
引言: 這邊顯示出來的簡體字不規範,有些字高有些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PS、mustapha.wang兄在哪邊呢?
跟zbwsh一样,我看到的简繁体排版都很齐,具体不晓得你的是何原因。 ps:我在上海。 久病成良医--多试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兼听
------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系統時間:2024-06-28 7:42:14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