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多中醫師線上諮詢網站-台灣中醫網
發文 回覆 瀏覽次數:573
推到 Plurk!
推到 Facebook!

讓思考轉彎的四大法則

 
德藏
一般會員


發表:27
回覆:29
積分:11
註冊:2003-12-25

發送簡訊給我
#1 引用回覆 回覆 發表時間:2003-12-25 20:36:48 IP:211.72.xxx.xxx 未訂閱
文●黃惠娟    在有限時間裡,個人要學習哪些跨領域知識?同時,在慣性思考的結構下,如何丟入異質成分,激發創意?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原則:      原則一  先學有專精,再跨領域學習     異質才能孕育創意,不過,跨領域學習一定要有主有從。台大心理系教授鄭昭明指出,只有專業累積到相當程度後,才可能產生創造力。好比莫札特在音樂領域、愛因斯坦在物理領域、畢卡索在美術領域、弗洛依德在人的領域上都是如此。     教育心理學家吳靜吉博士指出,背景知識強的人,在同時間內接收到的訊息,比無背景知識的人多很多, 否則會有聽沒有進、有看沒有到。   一方面來說,我們要有過去豐富的經驗,但又不能被限制綑綁,必須重新組合,才會有創新的東西出來。 「年輕時先累積專業,等到學有專精,再轉而尋求跨領域的知識;越學,知識的基礎會越大,碰觸出來火花越多。」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柯承恩建議。      原則二  遇事常思考,等創意來敲門     創意是一種累積的技能,是可以透過一些程序性的練習,而成為一種習慣。     在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掛名「想像工程師(group imaginer)」的陳倩如,本身歷經外文、新聞與藝術的背景,她以自己修習瑜珈的經驗指出,「若未用過某些muscle(肌肉),有些事學不來。」也就是說,遇事要養成思考的習慣,否則再怎麼用力,創意還是不會來敲門。     身為《科學人》雜誌發行人,遠流出版社發行人王榮文獲邀到加州理工學院參觀,並在參觀過程中激盪出新想法。他看到當時加州理工學院副院長楊祖佑親切的跟盲人學生對談,才知道學校及州政府對殘障學生非常照顧─有四名「書僮」協助這位盲人學生讀書。王榮文指出,美國政府對殘障人士抱持的理念是,身體某部分有缺陷的個體,一定有某部分異於常人敏銳,因此,協助肢殘學生發展,也可以發現更多常人所難以企及的程度。   這樣的想法讓王榮文覺得彷彿為慣常思考開了一扇窗。      原則三  資訊勤收納,配對絕妙點子      隨時思索、蒐集好創意,需要時,這一些咀嚼過的資料就會跳出來重新組合、配對,成為新的創意。 好比全球第一大工業設計公司IDEO在進行腦力激盪會議時,參與者一定要是異質團隊─亦即形形色色的人才,而發想過程中,桌上也必定堆著每個人的收藏品,如造型特殊的迴紋針,沒事把玩,或許就能結合發想主題,而迸出新創意。   「平日就蒐集各種bu siness model(商業模式),或各種有趣的行銷活動案,也是一種收藏,必要時就會產生兩元聯想。」吳靜吉說。      原則四  有計畫學習,讓學習成習慣     不管是正規的學校學習,還是閱讀、觀察,甚至是「偷學」─觀察頂尖的人怎麼做,跨領域學習都需要有計畫。而且學習是一種習慣,會越學越快,如評論家南方朔所言,讀書像是敲一座鐘,小力敲回聲小,用力敲回聲就大。    
------
德藏 敬上
系統時間:2024-06-28 19:35:06
聯絡我們 | Delphi K.Top討論版
本站聲明
1. 本論壇為無營利行為之開放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由網友自行張貼,如牽涉到法律糾紛一切與本站無關。
2. 假如網友發表之內容涉及侵權,而損及您的利益,請立即通知版主刪除。
3. 請勿批評中華民國元首及政府或批評各政黨,是藍是綠本站無權干涉,但這裡不是政治性論壇!